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 > 第7章

第四章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第四章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把我国建设成人才强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010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向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带有必然性的客观要求,主要包括人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修身提升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从而大大提升人才工作效率;违背规律则南辕北辙,甚至给人才事业造成损害。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是习近平在谈及学习与才智关系时多次引用的名言。他又进一步将学习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概括为“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习近平关于加强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际上就是当代中国的“劝学篇”。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特别把领导干部学习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1]。依靠什么应对挑战、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主持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

习近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3]。他大力提倡、反复阐述,一路走来一路讲,从正定讲到宁德,从福建讲到浙江,从上海讲到中央。他不仅在各种场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更是以亲身经历诠释“学习铸才”的深刻内涵。

曾有媒体报道,习近平好学至少可追溯到他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时候。那时,黄土高坡上的乡亲们对这个北京来的知青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爱看书”和“好学”。有人记得,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也说过:“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4]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寄语广大青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5];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殷切希望党员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6]

学习要善于拜师。师承效应是人才成长的重要规律,表现出一种“优势积累”的“马太效应”。通过老师的指导、点化和传承,能够更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窍门,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比如,哥本哈根学派和卡文迪许实验室,通过师徒传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再比如,被誉为一代师表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叶企荪,门下有79名学生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包括10位“两弹一星”元勋,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钱伟长、王竹溪等杰出人才,形成“师徒型人才链”。有言道:“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毕业于名校、在行业知名的科研院所工作、师从名师或得到行业高水平带头人培养指导、具有国外学习研究工作经历等,都能够助力人才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成长。

学习要博专兼顾、厚积薄发。习近平指出,既要多学习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也要多学国际、战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钻研宏观,也熟悉微观。这是习近平站在时代前沿,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唯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成为专与通、精与博的重合体,才是时代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下,要成才就应像习近平所倡导的那样,“应当有一种雷锋的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争分夺秒地学习”[7]。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治学提倡“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现实中也有不少人通过持之以恒、积少成多,最终取得惊人的收获,这些都印证了一条成才之道:守拙求进,厚积薄发。

学习要善于读书。在习近平看来,“认认真真学习,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读书”[8]。他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虚心向书本学习”,还为领导干部列出了必读的三类书: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二是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三是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9]通过“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10]

学习永无止境。习近平曾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对一些领导干部浅尝辄止、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心态提出批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11]他强调,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人才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结合新形势不断更新知识,扩充技能,唯有不间断地持续充电,方能不间断地持续释放能量。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需要。

在鼓励人才自身努力学习的同时,注重为人才学习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是习近平在阐释如何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时曾引用的八个字,意思是,人才如“材”,要尊重和顺应其本性、天性加以培养和使用,方能使其潜质得以正常发挥。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他在正定实施了一个“人才培育计划”,一手抓在职干部的文化补习,一手抓人民群众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还亲力亲为,抓好下一代教育。多管齐下的人才工作,使正定逐渐呈现出一派人才济济的景象,为其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1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人才的成长也要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的不断历练,人的思想品格、聪明才智、经验技能才会得到逐步积累和提升,这是绝大多数领域人才成长的基本途径。

实践出人才,要让人才经风雨。所谓经风雨,就是指让干部人才在成长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这也是我们党培养干部、造就人才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强调:“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13]从党的历史上看,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超人的胆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治党治国治军才能,都得益于他们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得益于各种艰苦卓绝的磨砺和尖锐复杂的斗争经历。而在科技领域,“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杂交水稻、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艰苦探索的科学实践,也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自然科学专业人才。因此,一个人要想成长为人才,必须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认识,锤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积累经验,砥砺斗志,努力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培养和使用脱节、科研和生产脱节、理论和实际脱节的问题。不少人才都是“三门人才”——从家门、校门到单位门一路顺利过来,虽然知识面广,却缺乏基层实践经验。作为组织人事部门,一方面要注重引导人才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现实生活,推动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演员上舞台、科技人员到厂矿,注重依托各级项目和工程发现和培养人才,让人才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和重点岗位上,让他们在实践的熔炉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实践出人才,要让人才墩墩苗。所谓“墩墩苗”,精髓在于“压长势”,经过剪枝培根的苗子,才能长得更壮实。树木要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离不开肥沃土壤的培养和科学的养护,还需要有一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任何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行为都只会破坏其生长规律,阻碍其生长为参天大树。人才成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用长远的眼光培育储备人才,从长计议、循序渐进、持续投入,做好充足的时间准备和思想准备,既关注“量”,更追求“质”;既重养护,又假以时日。习近平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就曾感慨其得益于年轻时在陕西的七八年间,在延安农村种地、拉煤、打坝、挑粪的实践锻炼。他特别强调,“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14]

人才故事:一步一履总关情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说过一句后来被广为流传的话:“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来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这是他第14次到舟山。考察结束离开浙江时,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我在浙江工作了6个年头,跑了所有的市、县(市、区),去了许多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也去了许多企业和学校。”

实践出人才,要让人才壮筋骨。壮筋骨是指,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锻炼,使人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考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增强担当。习近平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15]台阶递进式的历练,是促进人才壮筋骨的最好途径。只有坚持实践导向,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为人才成长打好基础。

人才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会经历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我们要把握人才成长的最佳成才期。一般而言,中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黄金期”。有学者对公元1500—1960年间全世界1249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82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家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峰值是37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成长,则往往需要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深厚的积累。人才必须经历长期磨炼和摔打,才能强筋壮骨;必须经历一番磨砺与雕琢,才能逐渐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直至“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最终成功成才。

在实践中,无论哪种人才,无论哪一个年龄段,都要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其才,需要为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人才成长期,要慧眼识才,正确判断人才的发展潜质,及早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能力;同时,要帮助人才树立雄心壮志,发挥自身优势建功立业。在人才成熟期,要引导人才多出成果、多出思想,培养和凝聚更多人才。在人才衰退期,要多予以关心关爱,发挥他们的余热。人才工作应注意避免习近平提到的“武大郎开店”“叶公好龙”等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人才成长、发光发热搭好实践的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反复强调“为政以德”“立德树人”“厚德育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习近平在谈到人才成长规律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厚德育人”,“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并将其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思想道德修养是人才的根基。习近平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6]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就要将道德修养放在培育人才的基础位置,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人才、引导人才、培养人才。可见,不修身养德,就难以成为有用之才,更难以成为大家、大师。与此相对应,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是人才成长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磨难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和期盼。它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反映了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8]。习近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一种“德”,给人才成长规定了明确的价值标尺,指明了人才培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式。把握这一思想,就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去,将其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积极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重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青年时期是人生之路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才以及人才的成长方向。

习近平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他特别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9],“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21]。“扣子论”不仅是习近平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广大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的殷切期盼和争当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的美好期望。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在成长成才中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四点: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更要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22]他还提醒青年,“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23]。为此,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本遵循,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

重视家庭在人才培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祖孙三代被后人誉为“三世忠贞”。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成就“一门忠烈”。“树德育人”是对子女的真正关爱,它将留给后人受用不尽、社会皆得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2014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24]在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他又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5]

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习近平从小就深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他在给父亲88岁生日的贺信中写道:“我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做人、做事、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赤子情怀和俭朴生活,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习近平,并成为他毕生学习的榜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人才作为一种智力资源,也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自然也受市场规律的支配。市场经济规律主要包括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人才工作也要充分遵循这三种规律。

供求规律贯穿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方向、种类和数量由市场需求决定;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决定工作岗位能否吸引人才;人才流动及其使用由市场根据人才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行配置;人才使用的效能由市场检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机会、哪里效率高、哪里能实现价值,人才就流向哪里。当前,我们国家的人才培育还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培养与使用错位、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要把握供求规律,做到培养与需求相平衡。

要做好人才工作,一是要遵循人才供求规律,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破除影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评估、统计和监测,提高人才培养引进与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逐步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人才浪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用或不能充分使用等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协调服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自发的和盲目的。要通过加强和改进人才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做好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导人才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优势,向西部地区流动,向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与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形成互补,努力避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局限性。

竞争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习近平将人才成长的过程描述为“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26]。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竞争才有活力。只有把人才放在市场的大环境,用好竞争规律,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要创造条件。竞争成才的前提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要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前提是资源的自由流动。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加快户籍、编制、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改革,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地区、部门、所有制、身份、城乡等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才公平自由地参与竞争。习近平在谈及外国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时指出:“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为外国专家实施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27]二要宽容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竞争有利于用好人才,但不能“唯竞争”取人,更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若要人才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大成功、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应当容得下他们的失败,为他们积累失败经验、走向成功创造条件。

经济学里有一个流行理论“鲇鱼效应”,是对竞争产生动力的形象说明。据说,沙丁鱼不爱动,大批沙丁鱼被捕上来不久就会因拥挤缺氧而死。但当渔民将一条鲇鱼放入装沙丁鱼的鱼舱,沙丁鱼为了躲过被鲇鱼吃掉的厄运,被迫拼命不停地游动,这样一来,反而不易缺氧而死。鲇鱼效应常被用来比喻通过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增加内部人才竞争程度,从而促进组织内部血液循环的良性发展。与“鲇鱼效应”类似的还有“马蝇法则”。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鲇鱼效应”和“马蝇法则”启示我们:适当竞争能够给人才成长带来良性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被充分调动,不断进步,从而带动整个组织的不断提升。

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发展。习近平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人才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利益激励和市场机制的正激励。良好的激励机制,方能确保人才的有效集聚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哪个地方的政策和制度更具有优势,就能吸引、聚集更多的人才;哪个地方的政策和制度更具有活力,就能将人才效能发挥到极致。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激励人才,是发达国家吸引、激励人才的法宝。美国科学基金会调查显示:美国科学家的中等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5倍以上。很多公司还视人才的工作重要程度和贡献度,额外配给股票期权。

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创新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保障机制,使人才贡献与报酬相匹配,让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一流贡献得到一流待遇。二是要促进人才、科技、资本高度融合,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更大效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党管人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党委(组)的领导下,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克服市场的局限性,从而培养、集聚更多人才,为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这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此外,竞争成才需要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竞争离不开规则,市场离不开法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只有建立完善的人才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确保人才竞争的有序开展。我们要不断完善全国性、区域性的市场化人才资源管理机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让人才成长的规则尽可能公平公正、程序尽可能科学公开,激励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习近平指出:“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我们要注重把握其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和随意性,注重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使用规律。”[28]要科学把握党管人才原则与“两个规律”的关系,要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作为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协调好、规范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人才成长发展,离不开市场标准、市场驱动和市场激励等外部条件,违背市场规律,人才成长就缺乏动力、难以为继;市场发挥作用,也要遵循基本的人才成长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一切向钱看”。为此,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前提之下,要建立一个既发挥市场对人才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人才治理体系;既强化市场的主体地位,依据市场标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同时做好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与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形成互补效应。


[1] 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2] 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3]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2日。

[4] 《中国有梦 青春无悔——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5月6日。

[5]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页。

[6] 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7]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页。

[8]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5月14日。

[9]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5月14日。

[10] 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11] 习近平:《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人民日报》2015年2月28日。

[12] 习近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5月27日。

[13]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9页。

[14]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9页。

[15]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8—349页。

[16]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7]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18]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9]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20]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2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2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2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24]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

[2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

[26] 习近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5月27日。

[27] 《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强调: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人民日报》2014年5月24日。

[28] 习近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5月27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