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 > 第11章

二、为什么要有信仰

二、为什么要有信仰
picture
总书记原声5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经典释义人王立群: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话里,总书记一共六次用典。今天,我在这里只解读其中的一条,也就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建兴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章表,要求这个冬天再次北伐。因为蜀汉始终以汉朝的正统自居,而公元220年,曹丕已经称帝,所以讨伐这个曹魏政权就是蜀汉政权的一项政治任务。诸葛亮在出发之前,给当时的后主刘禅写了一封章表,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后出师表》。

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讲了一段名言,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意思是什么呢?我只能恭敬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一直到死为止。至于这个北伐战争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困难还是顺利,这是我所无法判断的。诸葛亮的这个话,表达了一代贤相为了国家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而为了国家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不光有诸葛亮,还有刚才总书记讲话中,我们在小片中间看到的文天祥。文天祥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首诗同样地表达了他的献身精神。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献身精神,同时还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汲取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正能量。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感谢王立群教授的精彩讲解。

古往今来,在关于信仰的追问中,“为什么要有信仰”总是躲不过去的问题,这也是现在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有信仰?说白了,就是在问“信仰‘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用”。实际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信仰就是滋养人生的阳光和空气。

为什么要有信仰?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让我们走进太行山深处的山西长治武乡。

这里地处太行山深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白杨树。如果你将这种树的树枝切开,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五角星的形状。走在武乡街头,人们会告诉你这种树叫“五星杨”。关于这种树,有一个在一代代武乡人中流传下来的关于信仰的故事。

在浴血太行的抗战间隙,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曾经在八路军总部门前种下了一棵白杨树。后来,这棵白杨树,在太行人民的精心照料之下生长得枝繁叶茂。人们发现,这棵白杨树竟然是一棵“五星杨”。从那个时候开始,当地就有了这样的传说:为了表达抗战必胜的信心,朱德把红军军帽上的五角星埋在这棵树下,这才有了这种“五星杨”。传说是美好的,但是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征程,的确是共产党和八路军用信仰和鲜血铸就的。

(屏幕显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崔韶光在给游客讲解)

崔韶光同期声:

这个展柜里面有一双草鞋,纪念馆开馆的时候,老人家就拎着这双草鞋送来了。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从那个时候开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就与这些革命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延续着关于坚守信仰的故事。

主持人康辉:

观众朋友们,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同志。

崔韶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

picture
崔韶光

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康辉:

您接待过那么多的参观者,可能每一位参观者参观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面对大家,每一次您都会讲到的故事是什么?

崔韶光:

左权将军。

主持人康辉:

他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太行山区牺牲的我党的最高将领。

崔韶光:

对,最高将领。左权将军牺牲的时候37岁,是1942年5月反“扫荡”的时候,他在突围中为了掩护我们的总部,义无反顾留在了最后,身负重伤,就牺牲了。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0万的大军,东、西、中三路往湖南走,就是围剿白崇禧。这个时候,我们四野四十军军长罗舜初,接到了朱德总司令直接发给他的电报,就是绕道30公里到醴陵去看望一个母亲。罗舜初就觉得,战事这么紧急,绕道30公里要去看一个母亲?当他到了醴陵的时候,才知道是要看望左权将军的母亲。当时左权将军的母亲83岁了,病得很重。首长搀着她站在大门口,满山遍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齐刷刷地向她行着军礼。母亲说:“满崽呢?”罗舜初一下就跪下去说:“我们都是您的儿子。”第二天,二野的十三军、十四军、十五军浩浩荡荡开进了醴陵,都去看望这个母亲。母亲终于明白了,儿子牺牲了。她收到消息的时候,左权将军已经牺牲整整7年了。她就请人给儿子写了一篇祭文:“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左权将军为了他的信仰,舍去了母亲、妻子、女儿,最后母亲、妻子、女儿都继承了他的信仰。

主持人康辉:

这是您每一次每一位同志去参观的时候都会讲到的故事。

崔韶光:

都要讲。

主持人康辉:

因为它最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力量。

崔韶光:

对,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主持人康辉:

后来您还一直在红色宣传的这个岗位上,一直在向前走?

崔韶光:

在讲到第17年的时候,我就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老八路寄给我的,里面有34张卡片,是他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积攒的,今天只带了几张,您看这上面写的。

主持人康辉:

这是一首歌。

picture
崔韶光收到的卡片

崔韶光:

对。一首歌,这上面有词,它说:新青年,为民族谋解放。新青年,为大众作前驱。世界上,无一片干净土,能披斩荆棘,能开辟榛芜,舍我辈其谁。

主持人康辉:

这是当年青年人上阵杀敌,鼓励自己的歌。

崔韶光:

对。

主持人康辉:

当您拿到这些卡片的时候,您是不是觉得一份责任和使命又回到了身上?

崔韶光:

对。所以说,我觉得我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把他们的信仰、把他们的信念传下去,做一个优秀的革命故事的讲述者和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这就是我的信仰。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左权将军的故事,我听过很多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也听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深受感动。今天听了崔韶光同志的介绍,我更感到信仰力量的伟大。

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信仰是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

1936年2月,这一年红军还在长征途中,翻越党岭山,遭遇暴风雪,沿途许多红军指战员冻死在雪山上。在兵站战士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大家发现了一只攥紧拳头的手伸出雪堆。拳头掰开,发现这个战士手里攥着的是一本党证,党证里面包着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毫无疑问,这一块银元就是刘志海烈士向党组织交出的最后一次党费。而就在几个月前,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开幕的那一天,就发生了爱国志士枪杀汪精卫的事件。亲历者回忆说,枪响之后,所有的与会代表都一哄而散。之后,在清理现场的时候,人们发现一个人,坐在附近厕所的地上。于是,就问他:“你在这儿做什么?”这个人回答:“在上厕所。”“你上厕所为什么坐在地上?”他说,枪声一响,他害怕,瘫坐在地上。“那么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是来做什么的?”他说:“我是来开会的。”“那么你的党证呢?你的会议证呢?”这个人说,枪声一响由于害怕,他把党证和会议证都丢进了厕所里。很多年之后,当年的亲历者都深深叹息:在那个时候,一个党在这样一群人的领导下,失败也就不足为奇。相反,长征却以“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而载入史册,成为中国革命再次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信仰是夺取胜利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它的本是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贞信仰。当年,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仅仅一个月,就击溃了国民党的“围剿”,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这场战斗给曾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张学良以很大的震动和思考。他晚年回忆说,为什么东北军会被击溃?因为共产党和红军他们有信仰。每一个红军都有完全一样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是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奋斗,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会变成现实。

主持人康辉:

谢谢黄一兵研究员。正像黄一兵研究员所说的那样,今天,只有人们真正地理解了那些革命先辈纯粹的理想,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也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坚守的信仰。

今天在我们的节目现场,还请来了几位高校的思政课老师。也特别想请他们谈一谈,在今天的思政课堂上,怎样让这些年轻人也能够真正地理解先辈们的牺牲和信仰。我们请这位老师。

付丽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picture
付丽莎

我体会和“00后”谈信仰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如何让信仰落地。就是在2019年的10月份,我的课堂上,迎来了几个特别嘉宾。他们都是我们北航2018级的本科生,但同时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他们是参加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第9方阵的成员。有一个学生的分享让我们很感动。他说第一次到天安门广场上合练的时候,是他第一次看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巨幅画像。他说我就看到老人家凭栏而立,远远地望着我们,他就突然心生感慨。他想当年筚路蓝缕,那么艰辛推着我们整个国家往前走。今天,我们推着他看看今天的中国。所以当时在场的学生都很是动容。我理解我们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议题是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学生的思考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应当让学生带着思考离开,让他们再带着感悟回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00后”肩负的责任。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

谢谢!思政课是为年轻人立根塑魂的重要课程,而只有年轻人把这个根和魂立住了,年轻人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够成才,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再来听一听总书记的话吧。(请扫下面二维码观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